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“全国爱耳日”,主题为“健康聆听,无碍沟通”。 听力,作为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,其健康与否至关重要。因此,希望通过下文推广听力保护知识,预防听力损伤,帮助改善聆听体验。
图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委官网
听力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。然而,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、环境噪音加剧以及不良听觉习惯的形成,听力损失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,它不仅威胁着个人的生活质量,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听力健康,积极学习保护耳朵的知识,培养健康的用耳习惯,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听力损失
注意!这些习惯正在无声地侵蚀您的听力
1.“音量自由”的代价
长时间佩戴高音量的耳机(超过安全分贝)或在嘈杂环境中久待(如施工现场、夜店),会对内耳毛细血胞造成永久性损害。 建议佩戴耳机遵循“60-60原则”(音量≤60%、时长≤60分钟/天);嘈杂场所佩戴降噪耳塞。
2.掏耳朵的误区
频繁使用棉签、挖耳勺等工具清理耳道,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,甚至导致感染或鼓膜穿孔。我们需要知道耳垢具有自洁功能,无需频繁清理;如果遇到耳道堵塞,请就医处理。
3.忽视耳朵的求救信号
中耳炎、突发性耳聋等疾病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听力障碍。因此,一旦出现耳痛、耳鸣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二、特殊人群护耳指南
1.婴幼儿:听力筛查是关键新生儿需在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听力初筛,早发现先天性耳聋。 避免用力拍打婴儿头部,防止耳部损伤。
2.青少年:远离“娱乐性噪声”戴耳机打游戏、蹦迪等高分贝娱乐活动是青少年听力下降的主因。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。
3.老年人:别把耳聋当“自然衰老”, 老年性听力下降可通过助听设备辅助交流,拖延治疗易引发抑郁、认知障碍。
三、如何选配助听器
注: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,以下建议需在专业听力师指导下进行
听力损失虽然不可逆,但通过科学预防、及时干预和全社会的支持,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听力。对于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,助听器的选择也有所不同:
1.轻度听力损失(26-40分贝):
可能不需要立即佩戴助听器,但如果在噪音环境下或远距离交流有困难,可以考虑使用。
选择小型或隐形助听器,如耳内式(ITE)、耳道式(ITC)或完全在耳道式(CIC)。
2.中度听力损失(41-55分贝):
助听器可辅助日常交流。
可以考虑耳背式(BTE)、迷你耳背式(RIC)或耳道式(ITC)助听器。
3.中重度听力损失(56-70分贝):
需要更强大的放大能力。
耳背式(BTE)助听器通常更适合,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功率和功能。
4.重度听力损失(71-90分贝):
需要高功率助听器。
盒式助听器是常见选择,因为它们提供强大的放大能力和多种功能。
拥有健康的听力,我们才能无碍地与世界交流,愿每个人都能够“健康聆听,无碍沟通”。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,科学用耳,传递健康之声。
重要提示:
① 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, 应通过正规医疗机构验配
② 使用效果因人而异